鍛造專屬考研方案,助你輕輕松松上岸
13691000525
信仰的力量和向“善”的從容,反思我們教育的最大缺失是健全人格素養的塑造,是人性的光輝和人文精神。我們有責任塑造同學們健全的人格素養,大愛無疆、心懷感恩、富有同情心、分享和互助。藝術與設計不僅僅是一門職業,而是一種態度、一種眼光、一種責任,它就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這種處世態度會在災難面前流淌出向善的從容和人性的光輝。 王中 城市設計學院院長
王中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F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建設文化藝術協會副會長公共藝術委員會會長、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副會長、中國陳設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雕塑》雜志編委;國際動態藝術組織藝術委員、APDF亞太設計師聯盟副理事長、IAI全球設計獎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博士生導師(2017年-2019年)。 作為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科帶頭人,王中教授二十余年來致力于國內外公共藝術領域的研究工作,2000年在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創辦中國第一個公共藝術本科教學工作室,2005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創辦公共藝術系,他不僅是公共藝術研究者,還是中國公共藝術教育實踐的開拓者。 郝凝輝 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福布斯2021中國設計師TOP10、中國十佳設計教育工作者、北京高校青年英才、北京十大師德榜樣、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信息設計專委會執行主任、中國室內設計協會陳設委副秘書長、北京青年藝術促進會設計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設計協會副秘書長、教育部學位及碩博論文送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評委、國家藝術基金評委、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評委。 郝凝輝曾主創了很多國家項目并獲得紅點獎、IF獎等多個國內外獎項。編著《文創產品設計原則與方法》等專著3本、發表相關論文40余篇。擔任國家社科基金《中外設計及產業競爭力比較研究》課題負責人、北京社科基金規劃重點項目《北京傳統藝術資源發掘與保護研究》課題負責人和省部級科研《產品情感化設計》課題負責人;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公共藝術發展史研究》和十一五國家重點項目《新媒體藝術形態研究》。 馬浚誠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院長,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與體驗設計工作室導師。曾任教育部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設計教育專業委員會 委員;獲北京創意設計人物評選金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慶群眾游行指揮部專家組成員等 公共藝術代表作品有《放風夢想》2008北京奧運青年營主題紀念雕塑作品“放風夢想”評選中選、《星心相印》北京奧運志愿者主題創意雕塑作品“星心相印”被評選中選,作品安置在"鳥巢"一側; 《北京地鐵重點站公共藝術》2013完成北京地鐵八號線重點站什剎海、南鑼鼓巷等站北京地鐵8號線二期南段公共藝術獲創作中國環境藝術金獎、 《遠方的遐想》2013 北京國際園林博覽會公共藝術“遠方的遐想”設計中標、《綻放山茶花》2015重慶市花——“山茶花”標志性雕塑在重慶落成?!冻鞘小盎疑臻g”公共藝術-煙臺開發區鐵路橋全信息藝術設計》2018領銜完成煙臺新區城市“灰色空間”公共藝術改造項目——目前世界最長橋體公共藝術創作項目。2019公共藝術作品《花語》亮相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國70周年作為藝術總監主持了《當家作主》《民族團結》《綠水青山》等六輛彩車設計。 卓凡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城市設計學院研究生部常務副主任,雕塑家。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城市設計學院研究生部常務副主任, 雕塑家 ,2021年“徐悲鴻獎”榮譽獲得者。在高校從事藝術設計教育與科研28年余,藝術與科學融合的倡導者,專注于東方極簡美學與智能藝術設計的深度結合,未來智慧生活的教學者和踐行者。在公共藝術與智慧社區的融合上有著一定的積淀,對未來設計有一定教學和實踐的成果。主持多項國家級課題,為公共藝術與智慧社區在理論上的深度融合積累了經驗。曾擔綱【國家重大慶典活動】慶祝建黨100周年天安門大會會場-主創設計師,【國家級重大項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大型公共藝術策劃與創作-主創設計師,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公共藝術策劃與創作-主創設計師,【重大國事活動】上海經合組織會議青島峰會(文房)國禮-主創設計師,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紀念品-主創設計師。 黃建成 中國著名的空間整合設計師、藝術家,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ICAA國際藝術創意聯盟執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委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并兼任紐約室內設計學院、羅馬圣拉斐爾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張義波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培訓部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寫實畫派重要成員。 出版有多部個人專著,教學叢書,作品發表于海內外多種專業雜志與報刊,作品先后被中國美術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山東美術館,鄧小平紀念館等專業團體與機構收藏。 楊忠 早年留學日本,畢業于日本東京學藝大學,美術教育專業碩士,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主任、創建人。 李亮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建筑與城市文化研究方向博士。 李亮先生始終關注中國傳統元素的當代轉型問題,完成湖南平江雙溪書院,威海金石灣藝術家建筑園區,福建政和白茶博物館設計等項目。 田海鵬 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中央美術學院駐四川成都傳統工藝工作站站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水彩畫藝委會副秘書長;作品參加第十屆、十一屆全國美展等國內外展覽,是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委。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96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2003年畢業于德國薩爾美術學院。 儲婷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藝術城市學部副主任。1974年,生于北京 。1995年至1999年,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平面設計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1年至2004年,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蘇海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先后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油畫系、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 于明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2002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獲學士學位并留校任教,2007 赴上海師范大學隨徐芒耀教授研習十九世紀歐洲學院派油畫技法 2010 開始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師從靳尚誼教授,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國肖像畫協會署名會員,北京油畫協會會員
各位同學,了解考情至關重要,下面從招生專業目錄、初審材料以及初試、復試考試內容及擬錄取原則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各方向考試流程如下:
報考城市設計學院學術學位15方向的考生,提交本人論文或譯文一篇(3000字左右)。報考16-20方向的考生,提交
a.作品集一本(規格:A4大小,30頁以內);
b.本人論文一篇。報考城市設計學院專業學位:
01方向“動畫藝術研究”的考生,提交 a.美術作品照片5張; b.原創動畫作品; c.一篇自編1000字左右的故事劇本; 02方向“影像藝術研究”的考生,提交 a.原創影視作品2份; b.一篇1000字左右的原創電影故事梗概或項目介紹; 03方向“繪本創作研究”的考生,提交 a.繪本創作作品集一本(尺寸A4 大小,不少于50幅作品); b.個人 學術論文一篇; c.一篇500字以內對所報研究方向的思考與認識; 04-14方向設計類的考生,提交 a.作品集一本(尺寸A4 大小); b.個人學術論文一篇; c.一篇500字以內對所報研究方向的思考與認識。
初審合格者方可參加初試,按照往年經驗在12月中下旬左右,所有的考生都要參加政治和英語(學術學位為英語一,專業學位為英語二)兩項考試,以及兩門專業課:
學術學位初試:720案例分析+820專業論文
專業學位初試:719設計基礎(綜合造型+作品評述)+819專業設計
專業史論+面試
以下是近三年城市設計學院錄取分數線,供大家參考: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關于分數線的分析:
1.文化課分數總體保持40-35分左右波動不大
2.總分均以國家線為主
《中國美術簡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外國美術簡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編著,高教出版社; 《藝術概論》,王宏建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 《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 《動畫概論》,馮文,孫立軍編著,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概論》,楊遠嬰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 《現代設計史》 [美] 瑞茲曼 人民大學 《設計史》蘆影 / 張國珍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設計史與設計的歷史》(英) 約翰·沃克 / (英) 朱迪·阿特菲爾德 江蘇美術出版社 《設計學概論》(修訂版)尹定邦 主編 / 邵宏 等編著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同學們,首先明確你的目標,你要考的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是什么學校----中國最高的藝術學府,雙一流院校,美術界的扛把子!所以,敢選擇該院校的學生,專業能力一定非常給力,都是各自院校的精英人才。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明確了這個之后,大家就一定早做準備。用較長的時間備戰名校,你值得擁有。
弘時央美考研城市設計學院全年考研計劃
建議2024年備考的學生,現在就要做好準備了,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劃好每一階段要完成的任務。比如說:準備階段:了解考試內容,準備材料書籍閱讀、做題提上日程;強化階段:準備好初審材料,并且各門學科有一定的知識框架,形成大的理論體系;沖刺階段:知識掌握融會貫通,能夠做到自己能力范圍最好的水平;最后階段,放平心態,踏實備考,做到最優效果。
準備專業初審材料:
各位考生要根據自己所報的專業準備材料,這里重點要給大家提到的如果報考方向需要提交本人論文或者譯文,為了能夠吸引老師的興趣,幫助你初審順利合格,一定要認真撰寫、反復推敲、多次修改;如果報考方向需要提交作品集需要平時的積累,力求每一幅作品都能精益求精;如果報考方向需要提交對所報研究方向的思考與認識,一定要大量閱讀本專業的書籍,對專業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再去撰寫,寫的時候,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和專家詢問,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對你的撰寫會給你很大的幫助。城市設計視覺創意產業研究也是近來的一大熱門,報考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初審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很大程度上是無法順利通過的。
對提交論文的同學來說,如果以前沒有過寫作相關文章的經驗,很容易沒有頭緒,趕時間、湊任務式地完成寫作,質量很難達標;提交譯文的同學,前期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尋找適合的翻譯篇目,翻譯時也需要查閱一定的資料,保證譯文準確、流暢,這些都建議至少留出1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準備。從歷年順利通過初審的文章來看,一篇合乎要求、能保證通過的論文、譯文,一定要盡量保證做到以下幾點:
1.論文、譯文字數適中,至少保持在2500-5000字的范圍內,合適的字數既有助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給人的觀感也更舒適。
2.論文選題、主題、切入點等新穎獨特,能在文中體現自己的獨立思考;譯文選擇篇目有代表性,字詞翻譯準確,句意流暢。
3.論文、譯文圖文并茂,將有代表性的具體案例與理論性闡釋相互結合,論證邏輯通暢,表意清晰,有說服力。
當初審名單出爐,合格者線上確認。注意隨時留意官網公告,確保自己能夠準時確認,避免錯過確認時間。
接下來是參加初試和復試。年央美城市設計學院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名單是聯合起來發布的,兩者的基本錄取率也相差不大,該學院每年初審通過人數共97人,最終錄取人數為26人,比率為3.7:1左右,難度尚屬中等。
首先是初試,根據歷年的分數線及院校要求,我們不難發現,政治和外語的要求并不高,基本上都是國家線,概括一下就是英語不要掉以輕心,政治不要用力過猛。英語雖然只需要達到國家線,但也是不能輕視的。如果是基礎較差的同學,只把目標定在國家線的話,那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在國家線之下。如果模擬過后在國家線左右,說明對考研英語還沒有入門,需要系統進行學習。過程可能十分痛苦,單詞和長難句都是躲不開的,假如對英語存在困難較大的同學可以選擇報一個針對藝術生的輔導班了,穩扎穩打當英語可以達到50分以上時,說明考研英語已經入門,再想提高分數只是時間的因素,由于分數要求較低,可酌情減少英語學習的時間。政治對于英語來說較容易一些,過線不難。選擇題練習肖秀榮1000題是個不錯的選擇,大題主要關注肖4和肖8的選擇題和肖4的主觀題,尤其是肖4的主觀題,每年肖4和肖8多多少少都會押中一些題,所以不可輕視,盡量背的完整一些。建議在網上找到一些公眾號梳理的大題記憶方法,根據方法記憶事半功倍。
楊紹禹
作品名稱:《螢光呼吸》
程華媛
作品名稱:《絲路梵相》
牛 雁
作品名稱:《寂靜的聲響》
張雅正
作品名稱:《度物象而取其真》
王韻然
作品名稱:《此詩意象》
胡一凡
作品名稱:《吸呼》
于樂水
作品名稱:《虛擬水族館》
楊佳明
作品名稱:《Carelife/匯生活》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專業課,學術學位初試:案例分析+專業論文;專業學位初試:設計基礎(綜合造型+作品評述)+專業設計,所以避不開的就是寫作,如何寫的好,有自己的見解,這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上日積月累,大量的看書、看論文,提高自己對于的專業的認知,并且大量的看作品,學會借鑒和品評。對于設計基礎關于創作方面給大家總結三個字:多抄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吸取別人的畫面優點。思考人家的造型是怎么做的,平面是怎么布置的,這樣會為我們節省很多時間。前期可以多試錯,多嘗試各種手法,找專業老師或者已經上岸的學長學姐給出建議,積極吸取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在平時的練習中要善于從每張創作中進行學習,將問題寫在卷面上,考前拿出來鞏固復習,畫一張就要進步一點。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最后到了復試這一關,已經是成功了百分之八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其實和我們的初審密切相關,這也是文章開頭反復向大家強調的,作品集和論文一定要是自己真實的作品,反復推敲再提交,考完初試后專業水平肯定也有了提高,再從宏觀的角度說一下自己的想法一定會有個不錯的成績
總之,成功路上,一路荊棘,需要大家穿好鎧甲,披荊斬棘,最終奪冠,加油,勝利是屬于有準備的人的。藝術要創新,藝術人才的選拔與教育也在創新。一定的思想高度、才學深度、情感濃度成為其選拔學生的尺度。只有真正關心社會、關心自然、關心人類命運共同體,且已經具備一定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的藝考生,才能取得夢想大學的入場券。
? 弘時期待有你 HONGSHI EDUCATION ?